行走的课堂 | 以渔改碱 盐碱地上的乡村振兴

发布日期:2023-08-09

浏览次数:10

民以食为天,食以土为源,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粮食安全生产依赖耕地资源。金沙所有游戏网站管卫兵教授指导社会实践团队在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以渔改碱,科技兴农,服务乡村振兴。

近年来,管卫兵团队长期扎根宁夏,大规模推广陆基生态渔场构建技术,服务宁夏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该技术已经由宁夏推广至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2019年,管卫兵团队和达拉特旗农牧局在东海心村一处多年搁荒盐碱地上进行稻蟹综合种养获得成功,年亩均增收2000多元。通过技术推广示范,技术服务合作单位内蒙古沿黄联农牧业开发有限公司如今成为达拉特旗水产养殖示范基地,其合作社养殖基地初见规模。今年暑假,社会实践团远赴内蒙、深入基层,金沙所有游戏网站师生不畏烈日、不辞劳苦,推广盐碱地改良技术,探索适合当地的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道路,用实际行动践行金沙所有游戏网站“勤朴忠实”的校训精神和“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初心使命。

因地制宜  着力破解养殖产能问题

盐碱土是目前世界上广泛分布的土地类型,对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有不利影响。达拉特旗现有耕地面积225.3万亩,其中盐碱化耕地面积约56.7万亩,25.2%。为更好了解当地农业实际情况,团队成员实地走访调研,去田间地头与农民交谈,了解到以前农村有不少搁荒盐碱地。当地地势低洼平坦,地下水处于季节性滞流状态,且干旱少雨,蒸发强烈,导致土壤盐分累积,土地盐渍化严重。盐碱水无法饮用,不能直接用于灌溉和水产养殖,低洼盐碱地作物产量极低,直接影响内蒙沿黄地区粮食生产,农业发展受限。南美白对虾养殖在达拉特旗已近十年,但由于盐碱地池塘水体普遍存在pH值高、盐碱成分高、缓冲能力差,池底易渗出盐碱水,养殖户专业知识技能不高,缺少专业技术人员长期跟踪指导等问题,达拉特旗对虾养殖产量无法稳定。

农家调研

指导农户使用动保产品

实践团队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对策,制定研究方案,因地制宜地提出利用陆基生态渔场技术以渔改碱、稻渔共作的绿色循环发展理念,构建稻、虾、蟹共生的循环体系,充分提高稻田湿地的土地利用率,发展复合型生态高值农业,实现一水多用、一田多收。

盐碱地

稻蟹田

具体分析  科学调控养殖池塘水质

水质改良是盐碱地水产养殖的核心,也是获得高产的关键技术。然而合作社养殖户仍对水质缺乏整体认识,饲料投喂盲目,动保产品使用不当,系统管理不善。

针对盐碱地池塘水体pH和碳酸盐碱度偏高、营养物质缺乏、池底易渗出盐碱成分等问题,团队采取一系列措施调控改良水质。养殖前用牛粪铺底,运用物理阻隔方式减少水土盐碱交换。放苗前期施用适于22-25℃生长的硅藻藻种,配合有机肥营养释放,获得了优质“肥水”。注入黄河水,降低水体矿化度、pH和碳酸盐碱度对养殖生物的影响。定期施用EM菌和乳酸菌产品,利用菌-藻相互作用稳定藻相和菌相。

社会实践团队每天巡塘,定期监测水质,检查对虾生长状况,制定出包括水质监测、饲料投喂、动保产品使用的系统化养殖池塘日常管理计划,向养殖户讲解水质指标和动保产品作用,指导水质检测和动保产品用量,强化了养殖户对池塘生态系统的认识,懂得如何维持良好水质。公司负责人张福宽高兴地说:“原来是这么多工作都没做到位,有懂行技术员的指导就是不一样。”

监测池塘水质

检查对虾生长状况

绿色种养  构建稻蟹虾塘耦合系统

氮、磷营养元素是水稻生长的必需元素,稻田作为一种湿地生态系统,能净化富营养水体,降低氮、磷含量。稻田养蟹能疏松土壤,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水生动物可以将水稻不易吸收的氮元素转换成水稻易吸收利用氨态氮,在提高水稻对氮、磷营养元素利用效率的同时,减轻氨态氮等对养殖水体的污染和对水生动物的毒害。

今年,管卫兵带着社会实践团队对综合种养系统进一步优化,将稻蟹与对虾养殖塘进行耦合,解决养殖后期对虾精养池塘富营养尾水去向和对虾养殖尾水钙离子损失问题。池塘-稻田水体循环流动加快了盐碱地洗盐排碱速度,有效降低土壤盐碱含量,增加盐碱地有机质含量。对虾精养池塘要定期补充钙元素促进对虾褪壳,水中钙离子含量丰富。稻田养蟹能充分利用排进稻田的虾塘水中的钙离子,进一步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既能有效利用荒地,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对盐碱水域渔业生产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指导养殖生产

稻田放蟹

团队指导老师管卫兵教授经常强调要知行合一,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厚植爱农情怀,练就兴农本领,坚持深入农村,践行乡村振兴,彰显金沙所有游戏网站学子的责任与担当。

(供稿:院分团委)